走遍大地神州 醉美多彩贵州系列报道之三

2014-04-08 17:30:59

盛开在世界花园里的一朵“杜鹃花”
  ——写在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“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” 伊始之年

\
(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一景 许正维摄)

    被誉为地球彩带、杜鹃王国、世界花园、养生福地、避暑天堂的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,经过六年多的发展,从无到有,从有到好,从好到快,成功实现了又好又快,跨越赶超的辉煌成绩。2006年毕节地区生产总值为264.68亿元,财政总收入44.76亿元,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5元。2007年7月,经贵州省委、省政府同意,按照省编办〔2007〕76号、毕地党发〔2007〕19号文件精神,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(贵州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、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)党工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成立。
    6年后的今天,百里杜鹃管委会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7.2亿元,完成财政总收入8.22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2元;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89元的可喜成绩。
    2014年,对于贵州百里杜鹃人来说,是一个特殊的年份,两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“砸”14、”向了毕节试验区的这块试验田上,一块是去年10月,百里杜鹃被荣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另一块是,同年12月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。收获荣誉,百里杜鹃人似乎在展望、期待……

\
(地球的彩带 世界的花园----国家森林公园百里杜鹃 聂宗荣 摄)

    地球彩带上“绘”出的杜鹃王国花的海洋
   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、风景名胜区、自然保护区涉及原大方县普底、大水、百纳、沙厂、黄泥、雨冲、凤山、黄泥塘和黔西县金坡、仁和、红林、定新等12个乡镇。
    百里杜鹃党工委和管委会成立以后,作为原毕节地委、行署正县级派出机构,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,对百里杜鹃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,托管大方县普底乡、大水乡和黔西县金坡乡、仁和乡及部分村组。
作为试验区中的一块 “试验田”,管委会将百里杜鹃风景区如何绘制成旅游发展“新画卷”工作摆在重中之重。
    在连续成功举办6届国际杜鹃花节的基础上,按照办成贵州“规模空前、水平一流、特色突出、影响深远”的旅游盛会的要求,在2012年,圆满完成了第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各项工作,并成功承办大型主题活动16项,完成保障性项目建  设51个,带动性项目建设20个,全面实现了“零误差、零失误、零事故、零上访”的办会目标,有效提升了百里杜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    调整产业结构,延伸旅游发展“产业链”,使杜鹃王国锦上添花。围绕旅游产业发展,采取政府补贴与土地优惠相结合的方式,推进土地流转,大力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。6年来,投入资金3亿元,建成经果林、花卉苗圃、金银花、蚕桑等特色种植基地4.2万亩,旅游主干道草花“绣边”32公里500余亩;建成茶花、木兰、樱花、杜鹃、梅花等生态主题公园5个,建成杜鹃花科研基地1个、实验大棚3600平方米,选育杜鹃花10余种,年均创收70余万元;建成观光农业示范基地17个9000余亩、特色花卉基地1.51万亩;通过政府主导、企业出资的方式,完成煤矿采区生态植被修复和花园式矿井建设100余平方公里,有效助推了百里杜鹃“四季游”发展。
    加大景区景点提级改造力度,完善配套服务功能,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;创建国家5A景区。在2013年10月,百里杜鹃风景区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同时,不断改善生态旅游发展条件、深化生态旅游体制创新、培育生态旅游新业态。两个月后,成功拿到第二块金字招牌“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”。

\
(索玛花神广场)

    试验田里“干”出的百里杜鹃创新精神
    2007年,在毕节试验区还未划出百里杜鹃“试验田” 以前,由于资源各属其主,管理体制不顺、机制不活,在基础设施建设、配套产业培育、对外宣传促销、经营管理服务上长期各自为阵、各唱其调,缺乏统筹规划和精心策划,旅游品位低、链条短、环境差、秩序乱。为加快百里杜鹃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进程,改变百里杜鹃旅游 “小打小闹”的初级粗放局面,原毕节地委、行署通过多次调研,决定将涉及杜鹃花资源的部分区域单独划出,作为毕节试验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“试验田”,率先对“既管资源保护开发又管经济社会发展”这种社会管理模式进行大胆尝试,通过近期作示范、长远探路子,走出一条具有毕节试验区特色的旅游发展新路子。
    百里杜鹃党工委、管委会严格按照省委、省政府,市委、市政府将百里杜鹃建设成“独具特色的杜鹃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”的总体要求和创建国家“5A”级景区的总体目标,遵循“科学规划、依法保护、合理利用、加快发展”的总体思路,按照“地球彩带、世界花园、养生福地、避暑天堂”的发展定位,大力实施“生态立区、旅游强区、工业富区、城镇带区、科教兴区”发展战略,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,大力发扬以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、特别能忍耐”为代表的百里杜鹃精神,在克服机构小、人手少、基础差等困难的基础上,不断创新工作思路,探索工作办法,用“小队伍”撬动“大服务”,全面实现了管景区与管社会和谐发展。

\
(相约百里杜鹃 牵手百年人生集体婚礼)

    国办函〔2013〕35号文的到来,给百里杜鹃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,增加了创新发展的信心。
    该函明确提出;将百里杜鹃建设成“文化旅游发展集聚区”,按此战略定位,立足丰富的生态文化、民族文化、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,创新发展思维,突破成规,打破就旅游抓旅游的传统思维局限,创新旅游与文化融合式发展思路,做到软硬结合、虚实结合、旺淡结合、动静结合和自然人文相结合,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,建设百里杜鹃文化旅游创新区和高端旅游目的地。
    思路决定出路,实干出成绩,创新出效益。创5A创出了百里杜鹃的发展活力和发展自信,创出了百里杜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创出了全区十万干部群众的归属感、认同感、自豪感和幸福感,积累了“四个创新”的工作经验。
    一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,促进旅游跨越发展。6年多来,尽管面临着体制机制不顺畅的制约,但他们没有气馁和退缩,在全省率先探索“跨县组合、封闭运行”的发展新模式,大胆尝试大景区管委会制度,坚持管景区与管社会相统一、体制封闭运行、旅游统领全局、工业反哺旅游、城乡统筹发展,逐步建立“运转通畅、服务高效、游客满意”的运行机制,旅游产业步入快车道,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。2012年(注:能不能换成品率013年的数据)景区游客进入量从成立之初的28万人次增长到360万人次,增长11.9倍;旅游综合收入从0.21亿元增长到30.38亿元,增长143.6倍;农民旅游纯收入从180元增长到2600元,增长13.4倍,核心景区农民人均旅游收入上万。2013年1至10月,共接待游客32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.2亿元,游客进入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速持续位居全市全省的前列。
    二是通过创新投入方式,改善旅游基础设施。在自身底子差、上级支持少、本级财力弱的情况下,通过多措并举融资、大力招商引资、激活社会资金等方式,共整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、“四化”同步发展、生态建设保护等各类资金70亿元,投入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领域,进一步完善了旅游综合服务功能。新建和改造旅游主干道、通乡油路、游步道、观光车道500多公里,建成景区景点29处,建成生态停车场53000平方米,建成“亚洲第一木结构建筑”的展览馆、“贵州第一街”的普底彝族风情小镇以及东、西门景游客服务中心等重大旅游基础服务设施,还同步建成索玛花园度假村、黔宜酒店等一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,全面启动花海文化城城市综合体建设,基本建成城区骨干路网,并引进通用机场、假日酒店、中心医院等项目,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的提升。
    三是通过创新服务模式,提高经营管理水平。创新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公司经营的旅游服务管理模式,采取政策扶持、企业整合、优化资源等办法,扶持和发展一批旅游企业,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,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,加大旅游行业标准化、法制化建设力度,以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提高,引领旅游业走上规范化、制度化的轨道,进而带动百里杜鹃旅游经济发展的“质”和“量”。
    四是通过创新旅游扶贫,带动群众脱贫致富。把旅游业作为真正的富民产业,大力实施旅游扶贫,以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增加群众收入,加快脱贫致富。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,充分挖掘文化内涵,从单一观光旅游向集观光、休闲、度假、会议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式旅游转变,初步形成旅游与生态、人文与环境等相协调相促进的旅游发展模式,游客人均停留天数从2007年1.02天提高到2012年2.65天,游客人均消费从2007年75元提高到2012年800元。扶持发展农家饭店和农家旅馆500余家,生态旅游实现了由传统的“点”式发展向片区发展转变,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上万,日接待游客能力达8000人以上,旅游业逐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。(记者 龚超 金传乾 通讯员 金燚 周芳芳)

\
(花海风光)

    编后: 大方、黔西、金沙三县交界处这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贫困区域,将在百里杜鹃这个国家5A品牌的统领下,伴随高速铁路、高速公路、飞机场立体交通时代的到来,成为以川滇黔渝为主体的‘全国城市后花园’,拉动区域内群众获得基础设施完善、旅游产业富民的双重红利。
    能否建立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。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步伐,对周边具有旅游资源禀赋的乡镇(大方县三元乡、凤山乡、黄泥乡、沙厂乡、百纳乡、星宿乡、雨冲乡,金沙县大田乡、安洛乡,黔西县红林乡、定新乡)进行托管,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造成的资源整合壁垒,促进旅游资源的统一保护和开发,完善“跨县组合、封闭运行”的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模式,率先建立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和旅游目的地整体管理新模式。探索成立百里杜鹃旅游发展特区,争取在干部配备上享受产业园区的待遇,按照资源整合,优化配置的原则,着力打造“一主、一副、四带、六区、五基地”,“一主”即花海文化城主城区;“一副”指雨冲度假城副城区;“四带”指串联雨冲、大田、安洛一线的东部特色农业带,串联凤山、三元、百纳、星宿一线的西北部特色养殖业带,串联红林、仁和、定新一线的南部低碳工业发展带,串联仁和、大水、沙厂、黄泥一线的中部优质烤烟种植业带;“六区”指杜鹃林生态区、油杉河生态区、冷水河生态区、杜鹃湖生态区、雨冲河生态区、米底河生态区;“五基地”指旅游休闲度假基地、通用航空培训产业基地、特色花卉产业基地、高原体育运动体验基地、康体疗养基地。

\
(百里杜鹃湖)

    根据多年的跟踪采访,我们有理由相信:这朵盛开在世界花园里的 “杜鹃花”,一定会散发更加精彩的光芒,在世界的花园里熠熠闪光。
 

(责任编辑:解徐)

 

相关阅读
文章评论 · 所有评论
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
点击加载更多
© 2016 京ICP备11016124号-6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300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: